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新教的改革並不局限於歐洲。同樣地,天主教與新教亦同時地向新大陸擴展,特別是從十七世紀開始,便向美洲方面傳去。在西葡控制的地區,如中南美洲——由墨西哥至火地島——都是天主教的範圍。而現今的美國及加拿大則是新敎佔了大多數。但天主教仍能進佔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和路易士安那等前法西殖民地,還有加拿大的魁北克。
當英國女皇伊利莎伯一世(Queen Elizabeth I, 1558-1603)在位的時候,信奉加爾文派的清教徒數量與日俱增,而在經濟政治及宗教方面的影響亦日漸強大。他們的宗教儀式很簡單,但要求非常嚴格,奉行的是改革宗的長老禮,仿效早期教會的簡單及純潔。1620年的時候,一部分激進的被後世稱為「朝聖先輩」(Pilgrim Fathers)的信徒坐上「五月花」號前往北美,並在新英格蘭的波士頓附近成立了第一個清教徒的據點,並開辦了美洲第一所高等學府:哈佛大學。這些加爾文派的清教徒給早期的美國社會定下了道德倫理,他們著重舊約聖經多於基督教理論,來規範人們的生活。
後來英國聖公會的信徒亦因為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 1599-1658)的獨裁統治逃往北美,定居於維珍尼亞、馬利蘭和卡羅來納等州份,但他們仍與英國有聯繫,主要是因為沒有自己的主教,而牧師必須要在英國本土受祝聖。美國獨立之後,改變為美國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獨立於英國聖公會。現時是世界第二大聖公宗的教會,而在社會地位方面是美國最富有的社團之一。
數之不盡的基督教會
在闡述其主要教義之前,我們想在此列舉美國的各個教會,當然天主教不能算在其中,因為在人數方面是美國最大的基督教會,同時亦不包括東正教派。我們可以指出的,有摩拉維亞弟兄會(Moravian Church)、信義宗(Lutheranism)、兄弟教會(Community of Brethren Church)、斯威登堡新教會(New Church of Swedenborg)、宣道會(Missionary Alliance)、福音宗(Evangelical)及歸正宗(Reformed),而後來更組成了聯合基督教會。這兩個教派同是出自加爾文,並與慈運理派有緊密聯繫。重洗派(Anabaptist)亦在北美落腳,他們是根自門諾派(Mennonites)及阿米希派(Amish)。長老會(Presbyterian)亦是出自加爾文派,其後再分支出基督會(Christian Church – Disciples of Christ)及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又稱摩門教](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 Mormon),其後分裂出重組摩門教會(Reorganized Church of Mormon)。
英國教會亦分裂成兩大派:聖公宗和異見派系。後者則分為:公理會(Congregational Church),貴格會(Quakers)和浸信會(Baptist Church)。而浸信會後再產生復臨會(Adventist Church),之後再出現耶和華的見證人(Jehovan’s Witnesses)。公理會經改革後產生了「一位論(Unitarian Church)」信徒,因而愆生出基督科學教會(Christian Science)及統一教會(Unity Church)。而從聖公宗方面,出現了循道宗,又稱衛理宗(Methodist),在這裡面對生長出一棵更大的樹:聯合兄弟福音教會(Evangelical United Brethren Church),救世軍(Salvation Army),五旬宗(Pentecostal),神召會(Assembly of God)及拿撒勒人會(Church of the Nazarene)。天主教會方面,則分裂出自由天主教會(Liberal Catholic Church)。最後,還有的是波蘭國家天主教會(Polish National Catholic Church)。
喬治福克斯(1624-91)本是一名英國聖公會的神學家,是他的宗教熱忱推動了其他教會。他認為神會直接指導世人的靈魂,而無需要司鐸、書籍或社團。他創立了公誼會(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俗稱貴格會(Quakers)。他們的信義是人們是受聖靈所召叫,堅持着把人們從成規及習慣之中喚醒過來,組成一個聖人的團體。跟隨他的人有賓夕法尼亞州和號稱「友愛之市」的費城的首任總督威廉佩恩(William Penn)。從貴格會更衍生出震教會(Shakers),或稱為基督再現信徒聯合會(United Society of Believers in Christ’s Second Appearing)。
很多改革派信徒來自歐洲,如長老會源自蘇格蘭,非路德宗的改革派來自德國,加爾文派的則來自荷蘭,還有很多小數的派別為了找尋信仰及宗教自由而來到美國。新大陸成了各種基督教改革派的避難所。但亦有一些教派在美洲受到迫害,如摩拉維亞弟兄會、門諾派、兄弟教會等,不過亦有勢力強大的地方邀請那些弱小的教派進駐該地并接受其保護,如威廉佩恩的貴格會便是了。整體來說,新大陸並沒有嚴謹的宗教架構,沒有主教或權威,自由討論沒有限制,亦因此而產生了舉世無雙的自由宗教;另一方面亦幫助了美國人的自由個性。北歐地區及德國路德宗的移民在這裡形成了龐大的獨立的宗教團體,那是因為地理的分隔以及美國的發展。美國是世界上除了德國之外最大的路德宗的國家。另一方面,很多教會是自發性地出現的,與傳統的教會半絲關連都沒有。
美國的包容文化助長了宗教自由,從而出現了很多奇特的宗教團體,如摩門教。但無容置疑的是根自加爾文教派的。加氏的精神從其立國開始便深深的影響著美國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