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天主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 第三十二章:精神主義方濟各會及小小兄弟會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如果我們要繼續談論西方教會大分裂,我們必須討論中世紀重要的宗教及精神的派別,他們可是一踏在異端上,另一卻留在正統教會裡。他們萌芽於方濟各會這棵大樹,但掀起了中世紀後期最熾熱討論問題——神貧問題。他們高舉的旗幟就是福音和純正的聖經才是救贖的模式及生活的規範。方濟各會的正統與精神派(Spirituales)及小小兄弟會(Fraticelli)之爭成為了埃可(Umberto Eco)小《玫瑰之名》(Il nome della rosa) 的背景。

 

精神派方濟各會(Franciscani Spirituales)和小小兄弟會(Fraticelli)是聖方濟各死後不久的十三世紀初期出現的兩個分支。方濟各會是那年代最大的修會,人才輩出,但亦因此在此龐大的組織中產生了不同的意見、見解及遵守規條的問題。

事實上,聖方濟各死後,郭東納(Elia da Cortona)接掌會務,他比創會會長更熟悉會務。他更傾向集體修道而非獨修,他更了解管理及組織方面的事務,多於神修方面的工作。故此產生兩項分歧的傾向,一是跟隨郭東納主張的住院派(Conventualis),他們是比較放鬆,沒有會規般嚴格;另一是精神派(Spirituales)或嚴格派(Zelantes), 他們嚴格地遵守聖方濟各定下的規條及制約,設法維持原有的生活方式,遵照聖人所宣揚的神貧和放棄一切。

我們曾經在這裡談及過著名熙篤會院長約阿基姆(Joachim di Fiore)。他寫過很多末世的預言,而亦成為很多異端標榜的旗幟,並受到教會各方及不程度上的打壓。很多人把他所傳播的精神上教會(Ecclesia Spiritualis)與方濟各會混為一談,且把聖方濟各認為是第七封印的天使。

不少方濟各會士讀了約阿基姆的預言後,信服了他,並把他的理論作為自己的信仰的基礎,以及回歸到原來的方濟各純潔生活方式。

迫害

郭東納分別是1221至1227年和1232至1239年的總會長,他曾四次在意大利及其他地方打壓這些分離言論,但未能把他們剷除。有些人跑到住院派當中去躲避,如他們的領䄂克里諾(Angelus Clarenus)。他們被稱為貧賤修士,一路以來,他們都未得到半刻的安寧。他們受到教宗若望廿二世絕罸,而他們亦把若望廿三作為對立教宗來看待。這派人士後來組成更極端的小小兄弟會(Fraticelli)。

另外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在1298年前出現了一名受住院派所打壓的人物奧利納(Petrus Johannis Olivi)。經過了韋拉諾伐(Arnaldus Villanovanus)向拿坡里國王查理二世(Carlo II di Napoli)和教宗克萊孟五世(Clemens V)求情,總會長與一眾精神派的代表,如:高非道(Raimundo Gaufredo)、米肋布埃(Guy de Mirepoix)、施嘉迪(Bartolomeo Sicardi)和賈沙爾(Ubertino de Casale)等人,希望能達成協議。協議本來已取得了某些成果,但在前述的若望廿二世登基後,一切回復到雙方互相攻擊的局面。教宗下令宗教裁判所監禁這些領導人物,並把25名精神派成員處以酷刑,而其中四人在1318年在法國馬賽被施以火刑。他們或整個運動從未被正式宣報為異端,但他們中一部份人卻如同異端人士受罸。

歐洲是為了這衝突而變得不穩定,回歸到純潔教會的,成為正統的呼聲,且不限於小小的方濟各內部,而成為教會分裂前高唱入雲的呼聲。

在整個十四世紀,該運動並沒有減輕步伐,並得到歐洲君主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保護,且很多時在正統與異端的微妙界綫上,獲得教宗的同情。在該次運動上,並沒有發生禮儀、聖事或教義方面的處罰,而只是要求他們回到早期時候福音下純潔的路綫,神貧才能達到至善的境界。由該時起,出現了一支嚴格遵守派系(Ordo Fratris Minoris Regularis Observantia),該派與住院派之不同,在於更嚴守清規。到了1517年,他們不單只是住院派,而是控制了整個修會。

神貧生活的兄弟(Fratelli dela Vita Povera),又名小小兄弟會(Fratelli)是意大利中部翁布里亞(Umbria)和馬爾凱(Marche)地區出現的一派分支,源自於克里諾被教宗若望廿二世在1317年絕罸後而分化出來的另一個獨立修會,他們是反對該名教宗的。但克里諾在一切對他的迫害、指控及處罸中倖存下來,且贏得了很多人的稱許。他於1337年去世,比教宗克萊孟五世(Clemens V)還多活三年。

小小兄弟會在意大利中部的影響力不斷增加,尤其是在佛羅倫斯,其在宗教及神修方面影響重大。教宗若望廿二世對這一派人士的譴責及逼害不遺餘力,特別是在方濟各會於1322年召開修會大會之後,在該會議上公開宣稱基督和宗徒門的絕對神貧,因而引起了基督徒——主要是教廷——的反對及怒吼。各地的方濟各會士都支持這學說,但教宗若望廿二世於1323年發出《在山上與上主同在》(Cum inter nonnullus)詔書,宣告「斷言基督及宗徒們絕對神貧」為異端。方濟各總會長車申納(Miguel de Cesena)和其他會士受到絕罰,被指控為異端及小小兄弟會成員。但他們的影響力維持至十五世紀,一直到他們被吸納至嚴規會為止。但基督及宗徒們的神貧問題卻一直地延續下來。

 

Cismas, Reformas e Divisões na Igreja – XXXII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